江南体育”办学理念,发挥学术先锋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学校办学125年并校65周年之际,党委宣传部联合科技处、人事处对我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及成果将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多个团队成为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经过建设计划的支持,团队凝聚力不断加强,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产出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荣获了多项荣誉,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建大力量。现按来稿顺序分期推送,本期推送的是“太阳能建筑与环境研究团队”。
团队学术带头人刘艳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处处长,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担任中国建筑学会零能耗建筑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热利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
团队现有成员中教授3人(刘艳峰教授、王登甲教授、王莹莹教授),副教授2人(宋聪副教授、罗西副教授),讲师和师资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生13人、在读硕士生60余人JN SPORTS,已毕业硕、博士生100余人。
团队依托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JN SPORTS,围绕国家区域稳定发展、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需求,长期致力于我国青藏高原、南海岛礁等极端气候区建筑综合宜居环境营造与节能、可再生能源供暖空调新技术等方向科学研究。
“十三五”以来,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级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1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合作课题6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建筑环境与能源领域顶级SCI期刊论文8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5篇,获论文奖励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2项,其中4项已转化应用于青藏高原太阳能利用行业;主持和参与编写国家和行业、地方标准12部。
近年来,团队1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十大”全国代表、2人入选陕西省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获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人入选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入选全国暖通空调“杰出青年”、1人获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青年科技标兵)等人才计划与荣誉称号。以团队青年教师为主的团队2020年入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团队博士、硕士毕业生60%继续服务于西部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设计院所(中国市政西北院等)等企事业单位。研究生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SCI一区TOP期刊最佳论文奖(全球每年3篇),第五届人居环境国际会议等最佳论文奖、最佳海报奖8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10余次。指导本科生与研究生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等科技创新竞赛奖励20余项。
团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
经团队持续研究,构建了青藏高原区域性主被动组合太阳能供暖技术体系,逐步攻克了高原极端条件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在青海刚察、玉树,西藏当雄、浪卡子、定日等地建设各类太阳能供热采暖试验/示范工程20余处,其中包括我国首个规模化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总示范面积约百万平方米,对青藏高原地区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西藏日报》《西藏青年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媒体以“让阳光照进千家万户”等为题对工程成效进行了深入报道。科技日报、新华社、新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科技网JN SPORTS、中国新闻网等对事迹进行了详细报道和广泛转载。
建大西迁史丨书信见证西迁 丨 文明校园创建丨开学第一课丨建大史上第一丨建大先生丨青春为祖国歌唱丨“ 被”你暖到丨青春战疫 丨建大藏宝图 丨打开《 筑梦之门》丨我的名字叫建大丨 师德丰碑陈绍蕃 丨 深切缅怀徐德龙 丨古文版建大赋丨《建筑生僻字》